9月9日至10日,“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創新發論壇暨2019中國汽車工程學會G20組織年會”在濰坊召開,在當前嚴峻形勢下,來自行業組織、整車企業、零部件企業的200余名代表,以“整零協同、集群發展”為主題,共商新能源電動化、智能化、共享化背景下產業創新發展、轉型升級路徑,探索整零協同發展新思路、新模式、新未來。業內專家各抒已見,行業實踐各有所得,發人深思。
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于武:
汽車工業經歷了兩次經濟壓力,一是1978年的市場經濟轉變,按計劃給的訂單,突然沒了;二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,國家用4萬億政策救了汽車工業。2018年以來的這一次壓力前所未有,并且不是短期的,是一個三年平臺期的經濟壓力,過寒冬是大勢,負增長已成定局,是全產業鏈的調整,整體形勢就兩個字“嚴峻”,四個字“非常嚴峻”,六個字“非常非常嚴峻”。
這一次,以新能源、新材料、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將催生一個嶄新的汽車世界,全球汽車產業也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歷史時刻,已經進入到了全面實現新能源電動化、智能化、共享化轉型升級發展的前夜,而汽車零部件行業呈現出“電動化、智能化、國際化、協同化”新時代發展趨勢,對零部件來講,“新四化”下的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:一是要做好低碳化、節能減排;二是走出去才能達到世界級的高度;三是堅定信心、技術為先,跨界融合,保持與整車廠同步研發,構建新型整零合作模式,與第四次技術革命同步,實現協同發展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李駿:
這是一場百年不遇的大變局,一定要做好三方面的積極應對:
第一、要做好變局下的戰略。一是品牌是企業的生命,要打造世界級的品牌;二是確定發展路線,決不能摸著石頭過河;三是加強風險管理。
第二、要洞察行業往哪去,是什么在驅動行業的發展。要做好內生、勢能(電力電子、超級計算、無人駕駛等)、賦能(信息技術、5G)三個方面的布局。
第三、創新會成為一個平臺。未來,不是創新型企業根本就無法生存。我國已確立2030年建設成為現代化經濟創新強國,2050年打造世界級創新強國的目標。而創新的模式靠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行不通的,不具備前瞻性的、顛覆性的創新就沒有出路。
世界汽車組織(OICA)第一副主席董揚:
中國汽車市場仍然有增長空間,汽車技術仍然會持續發展,我國自主零部件品牌發展仍具有后發優勢。在可預期的未來,中國的整車和零部件產業一定有著輝煌的未來。
1、今年將出臺汽車制造企業自由注冊與退出制度,激活市場動能,競爭將會更加激烈。
2、現在是整零企業建立戰略同盟合作關系的最佳時機。
3、要做到零部件不可替代。
4、零部件企業要教會整車廠如何使用你的產品。
5、美國汽車產業很危險,日本汽車產業全面向中國開放,德國汽車產業在向中國轉移,中國汽車產業未來增長空間大。
賽輪集團公司董事長袁仲雪:
企業戰略模式創新加快企業轉型:
1、加快海外布局,規避關稅風險和貿易壁壘。
2、搭建“全產業創新管理服務平臺”,加快全產業鏈集成和發展。從教育開始,研發、材料、裝備、主導產品、投資平臺,一直到戰略新興產業,階段性投入,將可形成產業的成熟創新成果,建成一個工廠,賦予“交鑰匙”能力,按照“有汽車的地方就有賽輪輪胎,有賽輪輪胎的地方就有輪胎工廠”的發展思路,促進企業從“賣產品”向“賣工廠”轉變。
3、加快產、學、研深度融合和合作模式:搭建產業鏈上下聯動、海內外互動的共享實驗室,運用信息技術打造智能研發平臺,成立VC投資、院校、戰略合作伙伴、未來管理者、賽輪各占五分之一的新公司。目前已上市3家,擬上市6家,研發中心人員3700人。